中國家電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 陸刃波
2010年中國洗衣機行業(yè)進入高度活躍期,中外洗衣機制造企業(yè)紛紛通過發(fā)布新品、新戰(zhàn)略甚至發(fā)動價格戰(zhàn)的方式爭奪中國洗衣機市場的話語權。利潤相對較高的滾筒洗衣機市場,更是成為中外洗衣機制造企業(yè)鏖戰(zhàn)的高地,一時間風云激蕩、備受業(yè)內關注。然而繁華的背后折射出的卻是令人堪憂中國洗衣機行業(yè)現狀——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,品牌影響力與技術創(chuàng)新能力較弱。
然而,在經歷了2010年上半年的市場角逐之后,中國本土洗衣機品牌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尋求突破?洗衣機企業(yè)怎樣才能拼搶市場的同時,提升品牌形象、避免品牌形象受到損傷?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。
滾筒漸成主流 產品同質化明顯
在一二級中國城市市場,洗衣機正面臨大規(guī)模升級換代周期,功能單一的中、低端洗衣機已經無法滿足中高收入家庭的需求,高端洗衣機逐漸受寵。其中滾筒洗衣機更是憑借變頻、智能等各種領先技術迎來突破性發(fā)展,儼然成為洗衣機消費的主流趨勢。
中外洗衣機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心也早已轉移至滾筒洗衣機之上,2008年以來,西門子、松下、三洋、LG、三星、惠而浦、海爾、美的、小天鵝等中外洗衣機廠家相繼調整營銷策略,把滾筒型號列入主推產品行列。美的更是在今年3月份發(fā)動“滾筒低價普及風暴”,5.2公斤容量的滾筒洗衣機僅售1499元,將滾筒洗衣機的價格拉到了生死線,也在短期內推動了滾筒洗衣機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。
據我們專家課題組深入調查發(fā)現,自2009年12月,一直在份額上占弱勢的滾筒洗衣機認知比例驟然上升,2010年上半年滾筒洗衣機的認知比例達到了45.3%,大大縮短了與波輪洗衣機的差距。預計在今年下半年,滾筒洗衣機將超過波輪,占據絕對優(yōu)勢地位。
隨著滾筒洗衣機的一路高歌猛進,整個國內滾筒機市場已經進入中外品牌強勢角逐的混戰(zhàn)時期,市場上的洗衣機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:各洗衣機產品在價格、外觀、技術、工藝和服務等方面的差異性越來越小,排他性競爭力不強?梢哉f,同質化競爭正逐漸成為困擾洗衣機行業(yè)的一大問題。
從中國近年來家電產業(yè)發(fā)展特征上分析,市場增長潛力大、產品同質化嚴重的領域就越容易發(fā)生價格戰(zhàn),同質化趨勢加劇的洗衣機行業(yè)也難免價格戰(zhàn)的洗禮。今年美的洗衣機率先發(fā)動價格戰(zhàn),之后海信、海爾、三洋、三星、LG甚至西門子也相繼跟進,采取部分型號洗衣機產品降價促銷手段。
筆者認為,雖然低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市場,但對成熟的市場只是暫時的“興奮劑”。因為在一、二級城市市場,普及型洗衣機產品的增量正逐步放低,在更新換代等需求下,二次購買、三次購買者居多,這些消費人群更加看重產品的功能和品牌而非價格因素。因此,未來洗衣機的增長方向將會是一些品牌影響力大、技術含量高、差異化強的產品,單純的低價優(yōu)惠則越來越難以打動消費者。不僅如此,頻繁的降價行為還會使整個行業(yè)的利潤大幅降低,并難以避免地出現產品質量下降以及服務質量縮水等現象。
因此,要想實現行業(yè)的突破,單純依靠降價促銷是不夠的,品牌塑造與產品差異化才是關鍵所在。洗衣機企業(yè)要想發(fā)展就必須避免“短視”,樹立長久的企業(yè)經營戰(zhàn)略,打造個性化產品與服務,從而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。
鑄就品牌影響力 突破同質化重圍
觀察整個洗衣機行業(yè)不難發(fā)現,實力雄厚的洗衣機品牌無一不是通過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創(chuàng)新能力而主導市場,因此,眾多洗衣機企業(yè)若要打破同質化的行業(yè)現狀,需要形成自身獨特的品牌特征,才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。
在品牌塑造與品牌建設方面,中外洗衣機品牌在近年來都有所建樹。本土洗衣機品牌中,海爾、小天鵝、美的作為主要代表成就突出。其中,海爾洗衣機憑借“凈界”、“領袖”等系列洗衣機,為增加產品溢價力添分不少;而小天鵝依托“衣諾”、“智臻”系列洗衣機,走高端路線并初顯成效;美的則在推動滾筒普及風暴的同時,也推出了高端變頻波輪洗衣機,提升市場綜合競爭力。
在外資洗衣機品牌中,西門子、松下、三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當突出。作為滾筒洗滌技術的發(fā)明者,西門子一直領導著歐洲滾筒洗衣機市場,從發(fā)明世界上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、第一臺冷凝式干洗機,到首次將電子控制的語音系統應用于洗衣機產品,始終保持著自身的技術優(yōu)勢。在中外洗衣機市場,西門子一貫奉行高端路線,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用材考究、做工精細、品質優(yōu)良的品牌形象。盡管較于本土品牌而言同規(guī)格西門子洗衣機的價格要高出許多,西門子依然贏得了大量中國消費者。需要指出的是,今年美的洗衣機掀起降價風暴之后,西門子也對旗下多款產品進行了降價促銷,這就使得西門子在收復市場份額的同時,也面臨著品牌形象受損的風險。
相對于西門子在滾筒洗衣機方面的“深耕細作”,松下的產品線則較為齊全,在波輪和滾筒領域均有多年的研發(fā)經驗,并且定位高端,堅持走“雙高路線”。扎根中國本土,松下洗衣機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忠誠度都非常穩(wěn)固。三洋在打造品牌影響力方面也不遺余力,近期又發(fā)揮其變頻電機的先天優(yōu)勢,發(fā)布變頻戰(zhàn)略,進一步提升其品牌競爭力。
從總體而言,品牌影響力是外資洗衣機品牌長期累積的優(yōu)勢,也是本土洗衣機品牌的“短板”。因此,在品牌溢價力方面,本土洗衣機品牌也弱于外資洗衣機品牌。從2010年上半年洗衣機企業(yè)銷售數據上可以看到,本土洗衣機品牌占據60%以上的市場份額,但是由于整體均價較低,利潤空間較小,只是實現 “薄利多銷”;而以西門子、松下、三洋、LG、惠爾浦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陣營雖然合計市場份額不足40%,從表面上看并遠遠沒有本土品牌的成績“好看”,但因其擁有較強的品牌溢價能力,在高端市場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大。
筆者認為,打破同質化、提升品牌力已經成為本土洗衣機企業(yè)亟需攻破的壁壘,并需要從四個方面著手:一,找準差異化,在產品結構、性能、外觀等方面突出產品個性;二,苦練內功,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優(yōu)勢,避免成為市場里的“模仿者”與“跟風者”;三,重視產品質量,避免因為質量問題而對品牌造成傷害;四,了解市場需求,避免大量同檔次、同風格的產品充斥在同一層次的消費市場,出現局部供大于求的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