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臺下的地盤爭奪戰(zhàn) 老記的入門課
對于攝影記者們來說,機位的爭奪就像打仗一樣:攝影區(qū)只有巴掌大的地方,要擠進去近百家各種新聞機構和獨立圖片社的成員,基本的方針是到得越早越好——不過更重要的是,千萬別輕易讓出你的位置,這也正是上頁中我們所犯的錯誤。當我們重新通過安檢門回到演出大廳,發(fā)現(xiàn)攝影區(qū)的好位置已經(jīng)無立錐之地……

筆者從主席臺上拍攝的攝影混合區(qū),盡管進入這
里必須持專門的邀請函,但也早已是水泄不通了

注意,這是位文字記者,它們的攝影
師正在休息,她則幫助先占領有利地形
在這里,到處是席地而坐的老記,高高支起的重型三腳架,還有很多鋁合金折疊梯子:總之一切能幫助改善視野的工具都有可能被帶來。特別是電視臺的大型攝像機更是占去了很多寶貴的空間!不過這也到從側面印證了“時尚”領域受傳統(tǒng)媒體關注的程度。

體積小巧的騰龍AF18-270VC,這時倒是派上了用場,由于不需要獨腳架或者其他輔助設備,筆者在說了無數(shù)聲“對不起”、“抱歉”之后獲得了一小塊長焦端視線還能忍受的位置。唯一的問題是稍不小心就有可能肘擊旁邊矮小的記者MM,此時她正不斷的給臨近的一名身材魁梧的老記講解發(fā)布會的流程,并告訴他何時應該停止拍攝返回大廳協(xié)助采訪,盡管這位老先生顯然已經(jīng)很不耐煩,但還是低著頭聽完。

此時的觀眾席還是聊聊無人狀
我們的另一臺單反相機索尼A900就比較幸運了,剛才打過交道的老記們,費了點口舌,為那位兄弟找了一個剛好容下一人的拍攝位置。